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吉安同乡会 首页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河北省首家社区阳光心灵驿站运行40天调查

2010-9-15 15:16| 发布者: 神州吉安人| 查看: 2834| 评论: 0

7月20日,我省首家以心理干预与疏导治疗、矛盾化解与人文关怀、困难帮扶与社会救助为一体的社区阳光心灵驿站在裕华区尖岭社区挂牌成立。省内多家医院、高校组织了300多名志愿者支持该驿站工作,为社区早期关注居民心理健康工作探索出一条路子。8月30日,社区阳光心灵驿站成立运行40天,记者重访尖岭小区,探求这一创新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走上尖岭社区居委会二楼,迎面屋子的门上“阳光心灵驿站”的牌子十分醒目。“自成立以来,这里每天都有居民出入。由于经常就心理问题听专家讲课,进行咨询,大家都成了朋友,相互聊天、倾诉成了常事。”说话间,尖岭社区居委会主任纪月才打开了心灵驿站的门,里面沙发上的居民笑着站起来,得知记者来了解心灵驿站运行情况,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一位大姐这样说:“有了这个‘驿站’,我的心像‘天’一样打开了。”

  渴望倾诉的地方

尖岭小区位于我市东南部,小区内有居民3200户,人口1.2万,另有流动人口2000人。在这个比较大的小区里,住宅楼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相当部分的住户经济条件不好。“36个房屋产权单位,29个破产。”纪月才这样告诉记者。

在尖岭小区有“三多”,空巢、残疾、老人多,流动人口和留守儿童多,下岗、失业、待业、低收入人群多。从2002年就到此工作的纪月才8年来,一直就和“三多”居民打交道,他对他们是那么的熟悉,充满了感情。“工厂效益不好,夫妻下岗,亲人有病,这样的麻烦事在这个小区很多家庭中存在。有一次,我和社区卫生院的一个医生聊天,他告诉我,在日常与小区居民接触中,他发现这个小区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群心理有阴影。我知道,他说的没有错。”纪月才说。在这名社区工作者的心中,他所管辖的社区内存在生活压力大这一问题的居民很多,“在这个小区内,很多下岗的中年人没有学历,没有技能,重新就业缺乏信心。可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压力让他们心理承受着莫大的痛苦。所以,我相信他们需要一个倾诉的地方,需要一个疏导治疗心理问题的地方。”

今年上半年,尖岭社区四个居民先后因家庭问题自杀,纪月才痛心万分。当他了解到,其中两个都是因为生活压力大造成精神抑郁而选择自杀后,心情更加悲痛。他决定,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在社区成立一个可以缓解居民情绪与压力的心理工作室。

  心灵救助进社区

入夏的石家庄迅速进入炎热的状态,然而尖岭小区的社区干部们丝毫顾不上这些。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深入居民家庭及周边医疗单位进行专项调研,他们在街道办事处的积极支持下,与河北友爱医院、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学院等单位心理研究科室、院系进行联系,并得到积极配合。7月20日,我省首家以心理干预与疏导治疗、矛盾化解与人文关怀、困难帮扶与社会救助为一体的社区阳光心灵驿站在尖岭社区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多家医院、高校组织300多名志愿者积极支持驿站工作。

办公条件紧张的尖岭社区居委会专门腾出一间5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阳光心灵驿站的服务场所,拿出5千元粉刷墙壁,制作展牌、服务台账和温馨话语栏。街道办事处还专门为驿站送来了液晶电视、沙发和书桌。驿站成立了由居委会主任为站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计划、目标台账,聘请几十名医院心理专家教授、高校心理讲师、专业工作者,以及律师、法官、社区片儿警为主要服务人员,定期到社区为所需人员提供服务。

阳光心灵驿站成立的当天,河北友爱医院副院长、精神心理科主任李少成,河北医科大学精神病学和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创始人孙家华到现场为居民进行了讲座和咨询。记者在现场看到,李少成的讲座课堂座无虚席,而孙家华的咨询室内到处都是等待咨询的群众。心灵驿站的开办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

阳光照进心坎里

自成立至今,阳光心灵驿站坚持每月5日、8日、15日、20日开放,先后开放6次,邀请多位心理学教授前来开办讲座,接受心理咨询。讲座涉及“空巢”老人如何排除压力、暑期子女教育问题、老年人如何安度晚年、中年人怎样缓解压力等等。

社区居民杨大妈今年58岁了,她的丈夫患有癌症,而她的母亲又在不久前过世。失去母亲的杨大妈心情时时处于悲痛中,日常生活中,一想到母亲生前的音容笑貌,她就忍不住哭起来。可是,每当她哭泣时,丈夫都要和她闹一场气。重病缠身的丈夫无法理解妻子的心情,认为妻子这是故意让他生气。家庭的种种压力和丈夫的不理解,让杨大妈痛苦万分,她想哭可不敢哭,每天都生活在压抑中。

“那天,是李少成教授接受咨询。我也到驿站来了。等别人都说完了,我就开始说我的事情。李教授认真地听完了,他别的什么都没说,就说‘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你就是没处说。’我的眼泪呀,不由得流了下来。”回忆起那天的情景,杨大妈记忆犹新。她说,那天李少成教授什么也没说,就听自己哭了。“我问李教授,我能哭吗?李教授说,哭吧!我就开始放声大哭。好久没有那么哭了。”等杨大妈哭完了,李少成教授说:“你就是做事要求太完美了,脾气太拧!”这一句话让杨大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我不期待一次谈话就能解决我的问题,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次谈话,或者说哭泣让我的心情好了很多,我现在总是在想李教授最后点出我缺点的那句话,仔细思考其中的道理。”杨大妈说。

史贵珍也是尖岭小区的一位居民。她和丈夫双双下岗多年,丈夫有病在身,孩子正在上技校,生活的压力让史贵珍喘不过气来。“我时时感到生活简直没法过,觉得我的问题和谁说都解决不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烦人,那些日子,我连死的心都有了!”史贵珍说。

其实,史贵珍家的情况,尖岭社区居委会都清楚,“我们给她家里办了低保,还常常到家里看望,可是我就觉得,不管怎样救助,似乎都救不到她低沉的心里去。”纪月才说。所以,阳光心灵驿站一开办,纪月才就把电话打到了史贵珍的家。

“你不要总回忆过去,重要的是要把今天过好!”史贵珍给记者背诵李少成教授给她说的话。“每期开放日我都来,我贪婪地倾听着专家们的话,他们的话一点一点打开了我的心结。我就想,孩子越来越大了,我的苦日子就要过到头了。生活其实这么好,我这几年怎么就这么过了呢。”史贵珍说,现在居委会给她找了一个工作,日子越过越好了。丈夫也和她一起来听课,有时候他们还在一起讨论专家们说的话,相互鼓励。“我的心像‘天’一样打开了!”她说。

轻松迎接新生活

为了使阳光心灵驿站的服务更具有针对性、长期性和有效性,尖岭社区居委会主动把社区居民进行了分类,划分为普通人员、关注人员、重点人员和特殊人员。他们解释说,“普通人员”大多是些由于家庭不和或与邻里之间发生矛盾与摩擦的居民,对于这些人,阳光心灵驿站就派社区志愿者、楼长居委会干部来对他们进行开导,解决问题。“关注人员”主要是一些脾气怪异,心理存在一定障碍的人群,这些人员主要由律师、心理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及其他心理学工作者来提供服务。“重点人员”主要指存在心理障碍、抑郁,容易出现极端行为的或自杀倾向的,由心理学的专家教授、医生等专业人员来提供服务。“特殊人员”主要指服刑人员假释到社区的矫正人员等,由司法、律师、片儿警和社区民调人员来服务。

为了使社区工作人员更具有专业性,阳光心灵驿站专门聘专家对楼长、志愿者们进行了培训,现在,这些楼长、志愿者们都可以对居民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了。“有的居民孩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看到别人的孩子就业了,自己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差别,变得牢骚满腹;有的居民挣钱不容易,看到别人高消费,埋怨社会;还有的居民房子小,看到别人住大房子就怨声载道。这些,我都对他们进行开导。”社区工作者耿彦红自从培训后,开始学会摸索居民心理,当一些居民出现心理问题倾向时,她主动进行疏导。她的一位朋友,丈夫去世,孩子在国外读书,自己又和婆婆之间存在矛盾,不久前母亲又去世,一系列的问题让她无法解决,精神处于崩溃边缘。阳光心灵驿站开办后,耿彦红邀请这位朋友到尖岭小区听课,让她就自己的家庭问题咨询心理专家。除此以外,耿彦红还承担起对朋友的日常心理疏导、安慰,“现在,她看上去好多了,还交了更多的朋友。”耿彦红说。

苏大妈也是阳光心灵驿站培训的一位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自己刚退休的时候在家躺了半个月,觉得干什么都没有意思,躺得多了,起来就吐,身体折磨得没个样子。“那时候,我可不觉得自己心理有病,就觉得是个麻烦事。听了专家们的讲解,我知道自己那种心态不健康。现在,我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发挥自己的余热,感到生活充实多了。”她笑着说。

采访中,居民们对阳光心灵驿站的设立赞不绝口,但他们也说,心理健康虽然很重要,但如果让他们到医院去疏导、治疗,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能够在家门口就解决心理郁闷的结,而不至于让人误解为‘有病’,这可能就是阳光心灵驿站受到群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吧!”纪月才说。

“听听你的心里话,拉拉你的家常话,倾诉你的委屈话,发发你的牢骚话”,这是写在尖岭社区阳光心灵驿站墙上的一段话,看着这段话,记者耳边响起一位接受心理疏导居民的话:“我感到生活在尖岭社区真幸福,有委屈能有人帮助疏解,有了这个‘家’,我的生活永远充满阳光!”

“心理专家,给心新家;有了新家,心不害怕……”――尖岭社区一居民以诗一首感谢阳光心灵驿站。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5-5-1 13:30 , Processed in 0.0454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