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吉安同乡会 首页 旅游资讯 查看内容

在南非的大海里摸大鲍鱼

2011-2-25 12:41| 发布者: 华瑞| 查看: 10727| 评论: 0

不幸的是,当时钓上来的“癞蛤蟆”吸引了很多人围观,有一位巡逻警察也过来凑热闹,他说这条鱼没有长到食用长度,必须要放生。于是只得把它丢回海中了。等朋友租来快艇后,我们便开到广袤的印度洋中垂钓去了。三个多小时下来,收获倒是不小,很多鱼儿都叫不上名字,小鱼都被放生了,否则若被警察抓住,会被冠以“捕食不符合食用长度的鱼类”的罪名,可是轻则罚款、重则坐牢的。

“飞蝇钓”悄然流行

在南非,目前正在流行的一种钓鱼方式叫“飞蝇钓”。“飞蝇钓”与普通垂钓的最大区别在于钓鱼时的“动与静”。普通垂钓,是要把鱼钩和鱼饵深入到水中,然后坐在岸边或船上静静地等鱼儿上钩;飞蝇钓则不同,它要求垂钓者不断在水面上晃动鱼线和鱼钩,整个过程是动的,让鱼误认为水面上晃动的鱼饵是飞动的小虫子,然后自动浮上水面咬钩。

南非的“飞蝇钓”虽然规模尚不如新西兰、美国阿拉斯加等地,但经济实惠,再加上南非自然风光无比幽美,每年吸引大批海外钓客前来一试身手。由于鳟鱼在海水、淡水中均能存活,因此在南非的海边城市和内陆城市,均出现了大小不一的“飞蝇钓”旅游点。据统计数字显示,该项目每年能为南非带来2900万美元的收入,除去“飞蝇钓”景点外,还带动了渔具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当然,该旅游项目也遭到了一些生态学者的抨击。生态学者发现曾是东开普省最常见的鱼类“圆鳞攀鲈”目前濒临灭绝,除去环境污染外,这还与“飞蝇钓”引进南非内陆有关。原来,鳟鱼并非南非淡水中的本土鱼类,是因为“飞蝇钓”的需要才被引入淡水,未料鳟鱼适应性强且生性凶猛,把圆鳞攀鲈都快给吃光了。生态学者认为,正是南非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发展“飞蝇钓”,这才导致了圆鳞攀鲈濒临灭绝,要经济还是要生态,这是南非面临的重要抉择。

12

最新评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吉安论坛 ( 赣ICP备2021010355号|赣公网安备36082102000120号 )值班电话:13410000095 站点地图

GMT+8, 2025-5-1 12:47 , Processed in 0.0381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